中国有望率先实现氢能源车普及

行业
2022
02/18
18:36
围观 63846 次
分享
评论

  “中国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能源车普及和技术突破,能否实现就看未来2-3年的发展”,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权藤宪治2月15日明确告诉中国工业报,氢能源车的普及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也需要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中国高度重视氢能应用,而且由政策牵引全产业链协调配合是中国的强项。

  中关村氢能特色产业园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外景。

  15日,由北京市经信局组织的参访团参观中关村氢能特色产业园,考察了解冬奥氢能保障情况和氢能产业链发展情况。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岩、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权藤宪治、福田汽车欧辉客车事业部研发副总裁刘继红、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民、北京天海氢能装备有限公司总工岳增柱、北京市经信局汽车交通处副处长吴志全分别做了情况介绍。

  冬奥成就高精尖企业氢能示范应用场景最丰富盛会

  冬奥保障公司京辉氢能制氢车间流程图。

  据北京市经信局汽车交通处副处长吴志全介绍,氢能成为冬奥绿色能源示范应用主角之一,依靠氢能实现了火炬与交通运输零碳排放,实现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从1到100”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突破。

  吴志全介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因此被称为“终极环保车”。北京冬奥会共计投入使用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开展示范运营服务,创重大国际赛事投入规模最大纪录。冬奥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提供了世界级舞台,对全产业链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高精尖产业企业经受住了考验。

  主火炬和手持火炬,由航天六院11所(京)与101所历经两年联合攻关研制,解决了氢火焰可视性、复杂曲面适应性、大比例减压、氢安全利用、氢燃料储存等多个难题,主火炬的模块化供氢系统由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幕式点燃主火炬的氢气由中国石化燕山石化供应。

  在冬奥两赛区氢燃料电池车运输服务保障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由丰田和福田等国内品牌提供,其中部分车氢燃料电池电堆由丰田提供,大巴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由亿华通集成,氢瓶、空压机等零部件主要由北京企业供给。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30℃低温启动、-40℃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大巴车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以上。在氢源保障方面,燕山石化和环宇京辉制氢能力达到7.2吨/天,提供了充足的清洁氢源供给。

  冬奥令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管理实现重大创新

  吴志全介绍,北京冬奥是实现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管理重大创新的一届奥运会,冬奥推动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标准制修订。

  为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奥会上使用,推动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等标准,将搭载70MPa、Ⅲ型瓶的车载氢系统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技术要求纳入其中;组织丰田等企业分享技术经验,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了国内首个Ⅳ型瓶标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首次取得了搭载Ⅳ型瓶的70Mpa氢能源汽车的认证。制定了国际首个手持火炬用氢燃料气瓶标准,确保了火炬绿色能源内核工业化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天海工业氢能产业布局宣传图。

  北京冬奥推动完善了加氢站建设流程。加氢站属于新生事物,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相关技术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为确保加氢站安全稳定运行,明确了油氢合建站的审批流程,并创新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确保了服务于冬奥会的庆园街、王泉营、金龙和燕化兴隆4座加氢站合法投入运营,为今后加氢站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北京冬奥推动建立了氢能安全保障机制。由氢能各环节各领域主管部门,协调建立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确保了冬奥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运行,也为后续氢能产业发展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丰田正在加速氢能事业中国本土化

  权藤宪治告诉中国工业报,现在全球都在发展新能源车,几条技术路线都在发展,谁是最优选择以及谁会成为最后的唯一,现在还无法下结论。作为汽车制造商,丰田要做的是继续做好技术研发和应用,降低汽车制造与使用成本,丰田中国会根据中国政策的指引,与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丰田正在加速氢能事业本土化,目前已相继与国内商用车厂商一汽,东风,广汽,北汽,以及系统集成商亿华通成立了“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以及与亿华通合资成立了“华丰燃料电池”两家公司。前者致力于满足中国商用车厂商需求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后者将前者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国内厂商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两家公司均落地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回答中国工业报何时才能实现氢能源车量产普及提问时,权藤宪治预计2-3年后应该能实现突破,而且最有可能在中国率先实现普及。

THE END
发布者:方飞龙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炫科技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安全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一些存在禁区的工业厂区和车间,人员误入或违规进入将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迈尔微视...
业界
  AGV叉车料筐堆垛  让AGV具备料筐、托盘等精确对接的能力是移动机器人视觉领域的刚性需求,不仅能提升移动机器人的作业效率,还能通过移动机器人在不同工作站的准确...
业界
  随着工业4.0的推进,智能化物流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智能叉车作为仓储物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求具备高度自主性和高效的作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叉车需要能够准确识...
快讯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中,精准定位与导航技术是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运行的核心要素。迈尔微视的顶视定位解决方案通过3D视觉技术,结合先进的AI算法和硬件集成,提供了一...
业界
  2026年载人登月依然面临挑战  2024年10月1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基地成功实施了“超重助推/星舰组合体(IFT-5)”(以下...
业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