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制造”在全球蔚为风潮,日益成为制造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战略制高点。从德国的“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再到中国制造2025规划,世界各国都在发力“智能制造”;随着2019年渐入尾声,如何通过智能制造重塑全球经济新格局,也成为当前不少学者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月3日,“2019智造中国峰会”在苏州举行,此次峰会以“探索新模式、点燃新引擎、开启新时代”为主题,来自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国内外行业组织、知名企业以及投融资机构、科研机构等各界人士齐聚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为寒冬之下的制造业发展建言献策,注入暖流。
“苏州方案”未来可期
作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智能制造也是中国制造业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智造中国”峰会首次在苏州举办。这座素以“园林文化”闻名遐迩的第三大工业城市在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的历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智能制造生态圈中的“苏州方案”呈现的又是怎样一番愿景?
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李亚平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三个维度发力,通过一套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一个评价体系衡量智造水平,一个平台集聚服务资源,一系列诊断提升智能化改造,一批培训基地孕育智造人才,一个联盟营造产业生态,初步探索形成了智能制造“苏州方案”,在智能制造典型示范、标准制定、服务支撑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期,我们正在加快建设苏州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通过搭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展示和服务相协同的智能制造展示平台,集聚智能制造的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综合服务,助力‘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转变。”李亚平表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也对苏州智能制造的发展予以肯定,他表示,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非常活跃的城市,苏州的智能制造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第一梯队。“近年来,苏州市大力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改善企业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旨在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不断加速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升级,进一步巩固智能制造发展优势,打造长三角智能制造发展高地。”宋显珠在演讲中指出。
如何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苏州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希望苏州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契机,以科技协同创新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构建产业体系为重点,共同加强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动力引擎,着力打造引领全国的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区。
谈及此次峰会的主题“探索新模式、点燃新引擎、开启新时代”,张峰也向在场观众分享了自身的体会:首先,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创新智造新模式;其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打造发展新引擎;第三,持续推动融合创新,要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昔日的鱼米之乡到如今的工业大市,苏州在发展智能制造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建成了基础雄厚、体系完善、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工业体系。在与会嘉宾眼里,“苏州方案”未来可期。
“智能制造”意义何在?面临哪些挑战?
谈到发展智能制造的意义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原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胡汝银列举了四个方面:首先,发展智能制造助力中国制造企业的管理力、产品力、服务力和盈利力等,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提升,以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和产品品牌升级,“这是中国制造升级的根本核心所在。”胡汝银坦言;第二,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平台的赋能,将消除社会劳动力和专业资源的短缺瓶颈;第三,将推动中国制造由全球产品链、供应链、价值链低端进入高端,全面支持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第四,将推动中国制造由全球创新链、技术链的低端升级到高端,不断突破和掌握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
当前,制造业正处在全新的发展和改革前沿,但其转型升级的复杂程度也不容小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苏波在演讲中就表示,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四个挑战:一、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三、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四、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约束趋紧。
那么未来应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苏波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二、治理振兴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三、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性改革,逐步解决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四、提高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五、促进制造业开放合作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随着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发展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又该作好哪些准备,以适应未来的智能制造领域?
“所有从事智能制造的人不能对智能制造有神秘感,觉得智能制造就是德国人提的‘工业4.0’,没必要。”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兴明在演讲中表达了上述观点。在他眼里,“智能制造”就是做三件事:首先,把生产要素“连起来”;其次,要把生产要素“管起来”,学会数据分析;接着是将生产要素“用起来”,把个人的能力变成组织的能力,从而变成企业的积累。
但朱兴明也强调,虽然智能制造“不神秘”,但推进智能制造也并非易事。“智能制造的核心不是连接设备和收集数据,关键是工业工程如何用工业软件进行表达,从而形成自己的企业核心能力与组织能力。”朱兴明说道,“所以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的核心是工业软件。”
“智能制造”未来怎么走?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速推动智能化转型,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企业在智能制造能力和成熟度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深化和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未来“智能制造”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朝哪个方向发展?也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凯在演讲中表示,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围绕几个问题:首先是深度融合和有效融合,这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就是“云边协同”,需要把“云”的部署、边缘化水平系统的提升以及“云边”协同这一闭环打通;第三,需要构建自主可控开源的工业底层算法平台;第四,需要构建一个安全的体系;第五,搭建诊断评价全流程的服务模式,将需求和精准的解决方案连接起来。
谈及未来工业制造的趋势时,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波也总结道:“第一,我们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要数据化、网络化,要能够实时跟踪,借助网络的力量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其次,要投入机器人自动化这些工装设备,把控住制造业里最大的环节,深耕自己的核心技术;第三,要重视消费感。”
席间唐波也分享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为什么中国经济不能过度虚拟化呢?不是虚拟产业不好,而是制造业不能丢,制造业是我们构建一个真实良好社会的压舱石,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金。”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支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而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智造中国峰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关于“智能制造”的思考仍在延续,如何推动“智能制造”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相信时间可以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