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都在加码云计算,但思路却各有不同。
9月2日,李彦宏发出全员信,宣布进一步升级“云+AI”战略,提高百度智能云的战略地位;即日起,百度智能云与CTO体系高效融合,公司副总裁、智能云事业群组总经理尹世明携团队向CTO王海峰汇报。
由CTO亲自操盘百度智能云业务,表明百度对智能云业务的进一步重视,强调CTO体系与智能云的高效融合,则体现出百度智能云独特的发展理念。
百度智能云渐入佳境
早在2016年,百度就举行了“开放云战略发布会”,李彦宏亲自站台,首度公开百度开放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去年底,百度将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推出“ABC智能云”战略,“ABC”,正好对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今年4月的云智峰会上,“百度云”正式更名为“百度智能云”;8月底的云智峰会上,尹世明宣布,“将助推AI工业化时代来临,加速产业智能化,成就智能中国。”
再算上这一次百度智能云与CTO体系的融合,CTO王海峰亲自操盘百度智能云,不难发现百度智能云动作频频,却又环环相扣,一直围绕着ABC三个字母,这一次,李彦宏在内部信中继续明确:“我们需要更快建成以人工智能为中枢、以大数据为依托、以云计算为基础的ABC三位一体深度结合的智能云。”ABC三位一体的战略,从未改变。
沿着ABC三位一体的战略,百度智能云实现了高速增长。百度二季度营收26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4亿元人民币,业绩得到资本市场认可,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股价已上涨12.4%。在本季财报中,百度智能云收入达16亿元,同比增长92%,李彦宏认为,百度智能云的高速增长正是因为“云+AI”战略:“归功于百度在AI基础能力方面的长期先发优势,以及AI给云服务带来的产业重构机会。”
官方资料显示,百度智能云拥有260多个产品,在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安全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系列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百度智能云拥有1000+CDN节点和100T以上带宽存储,可以存储2000P以上的数据,承载7000亿次的日均访问量。
在云智峰会上,百度则宣布智能云事业群组在过去一年里,实现了用户数、收入翻倍增长,流量和服务器三倍增长,成为中国增速第一的云服务商。Canalys和Synergy Research的调研结论显示,百度智能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中排名第四,稳居第一阵营,且百度智能云在国内云厂商中增速第一。
不过,百度智能云“排名第四、稳居第一阵营”并不能与百度的巨头体量和市场地位匹配,百度智能云的野心要大得多,而百度智能云最大的差异化竞争力正是AI。AI成为百度智能云超车的绝佳机会,百度智能云一直强调“人有我有,人无我有”,依托百度AI核心战略、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百度智能云将AI视作长板,已全形态输出210多项AI能力。在AI工业化时代来临之际,AI的优势会变得愈发重要。
百度智能云开局良好,现在战略地位再被提升,表明百度正乘胜追击。百度智能云与CTO体系高效融合,是百度智能云继续强化AI优势的举措,表明百度智能云 的“云+AI”战略与百度的“AI to B”战略将并轨。
AI to B与智能云战略并轨
在消费互联网红利枯竭后,互联网巨头都在to B,百度在公司层面,早已加入互联网巨头的B端战事,AI to B是百度在B端的核心战略,即推动AI产业化,推动AI向各行各业落地。
正是在百度智能云首次发布“ABC”三位一体战略的2016年,李彦宏就提出了“互联网下一幕是人工智能”的说法,当时行业对AI的看法各有不同,今天AI已经成为行业、社会和国家共识,人们生活中,AI应用正在如雨后春笋出现,正如李彦宏所言,“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大规模落地的新阶段,我们正面临AI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矿区厂房、走进千家万户的关键时期。”
2013年到2016年,百度是中国AI赛道的独行者,李彦宏为AI摇旗呐喊,为AI启蒙布道,百度则广纳人才、储备技术、探索应用,百度因此在AI技术上形成了显著的优势,这一点在行业已得到共识。这一阶段的百度是孤独的。然而,正是因为AI产业化时代来临,AI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得到行业共识,巨头竞相入局,AI独角兽浮出水面,AI To B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AI To B不再是百度的独角戏。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百度一定要加快步伐,才能继续保持AI的领先。百度提出了产业智能化的战略,要让AI To B,AI 如何才能更快地落地到产业?云计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无一例外,阿里、腾讯的To B战略,云服务也是关键旗子。一方面,云是互联网行业最成熟的To B业务,是获取B端客户最行得通的方式;另一方面,云非常适合做融合技术的输出平台,每一家的云都融合了AI、大数据、IoT等技术能力。
百度智能云与CTO体系高效融合的结果,就是要让AI to B与智能云战略的并轨发展。具体来说,李彦宏在内部信中有解释:“有利于加速TG中台战略实施过程中积累的底层技术能力向云输入,更有利于加速AIG的AI能力的商业化,让技术更直接更有效率地在云平台上支撑业务。”这一次战略升级,让云与AI深度整合,是百度助推AI工业化,引领产业智能化浪潮的重要动作。
百度智能云擅长的是客户开拓、行业应用和云服务落地,底层AI技术来自百度数千人AI工程师组成的AIG,其余技术整合自百度不同业务线条,往年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间需要跨部门协调,现在都在王海峰体系下,CTO体系与百度智能云将融为一体。
一方面,核心优势技术特别是AI技术,会被更好地整合成云产品输出,AI To B将提速;另一方面,势必减少大量的重复开发、跨部门资源协调、生态重复建设等耗费资源的事情。百度智能云在云智峰会上成立了中国第一AI全产业联盟“百度产业智能联盟”,然而此前百度大脑、百度飞桨、百度AI开放平台等平台都有各自的开发者生态,比如2019年上半年,百度AI开放平台开发者增至130万;百度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的开发者下载量在2019年第二季度环比增加了45%。未来,AI to B与智能云并轨,技术、数据、人才和生态,都将形成合力,进而让智能云呈现出更强的竞争力。百度智能云在前一年证明了自己,证明了AI与云的协同价值,基于此,百度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给百度智能云更多资源支持,进一步发挥AI优势。
百度智能云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百度AI To B也将更快落地,面向B端的推进和发展将更加完整、扎实,开始带领百度智能云的百度CTO王海峰,早已认识到AI工业化的趋势。他在今年4月的一次公开活动上就曾表示:“驱动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都表现出很强的通用性,每一次工业革命到达高潮时,驱动它的核心技术就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的特点。当今,我们正身处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量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之中,人工智能正将人类社会带入智能时代。”
智能云与CTO体系的并轨,本质上就是要让AI技术变得更加“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进而更快地工业化。
云与AI,可谓是相得益彰。
百度智能云的AI长板理论
AI是未来的方向。
To B是未来的方向。
云是未来的方向。
产业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
产业智能化是未来的方向。
每一个方向,都是百度的方向。基于“云+AI”的战略,百度智能云依托百度的AI To B战略和AI核心优势,已经占据下一波浪潮的C位,但是,竞争对手们不会坐视百度智能云凭借AI换道超车。AI+云是潮水的方向,AI也是云的方向,国内外云计算巨头都在强化AI能力。
最大云计算巨头亚马逊AWS在今年年会上向在场的5万名开发者,宣布十几项全新的AI服务,用于构建和运行智能应用程序,亚马逊机器学习副总裁斯瓦米西瓦苏布拉曼尼亚(Swami Sivasubramanian)表示:“我们希望帮助所有客户接受机器学习,无论他们的规模、预算、经验或技能水平如何。”微软凭借云+AI构建生态应用于互联网、零售、金融、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业,成功实现从C到B的转型,成为世界市值最高公司;谷歌采用Cloud+TPU(AI芯片)+TensorFlow(AI系统)组合方式落地AI+云战略。
中国,阿里云早已将AI视作重要战略,通过不同行业的ET大脑让AI基于云落地,与此同时还投资了多家AI创业公司,涉及到AI to B、AI芯片等多个领域。
AI工业化时代来临,AI落地将从“小作坊”模式切换到“大工厂”模式,AI与云的配合会更加紧密。AI技术的优势可以转化成云的优势,反过来AI技术的短板也将成为云的短板。如果一个云平台没有原生AI技术能力,就只能做最表层的综合解决方案或者基础云能力服务,竞争力只会日渐式微。如果一个云平台有核心AI技术优势,就能更好地帮助产业实现智能化升级,云业务就会得到发展。
百度智能云要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将AI技术的长板,变得更长。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曾经,这个理论非常有效,然而今天,在全产业基于互联网的大协作时代,“长板理论”正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当你将木桶倾斜会发现,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因为短板可以用战略合作、投资并购、产业生态的形式来弥补。
百度的长板,百度智能云的长板都是AI这块最长的木板,产业智能化时代来临,给了百度将木桶倾斜“装更多水”的机会,百度重视合作伙伴的力量强调智能云生态,则是弥补短板的行为,百度智能云和百度一直以来的方向都是笃定的,就是将AI长板筑得更长,等待AI产业化的机会。
方向是对的,关键要看执行,AI产业化的关键时间窗口就是这几年,开局不错的百度智能云,占据了先发优势,很多企业已经在通过百度智能云接入AI。百度智能云期望更多行业能够享受到AI工业化带来的智能化升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