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市场中很多交易所竟然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负责项目的保荐,一方面负责项目1CO和私募份额的承销,同时还负责审核上币。这种交易所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的体制,确实让人十分担忧。由于没有任何公正性,审慎性可言,久而久之,这样的交易所必然道德风险频发,经营混乱,品牌信誉受损。至于那个交易所,老王就不说,大家可以自己去对号入座。
今天,老王重点要给大家分析一下QOS这个币。QOS在FCoin首发第二天就开始上演高台跳水,从最高价0.00006048ETH,连续暴跌四天,最低一度触及0.00000856ETH,跌幅高达85%,离归零只有一步之遥。币价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是FCoin官方所说的技术问题吗?
首先,了解QOS这个项目之前,大家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奥马电器这家公司。奥马电器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家电(冰箱),2017年之后,在董事长赵国栋的领导下开始向互金领域转型,通过连续新设和并购金融公司的砸钱方式,取得多项金融牌照,甚至一度想剥离主营业务,彻底转型成为金控平台。但是,该项提案被股东大会否决。另外,该公司十分热衷区块链金融,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在东方财富互动区,充斥着大量董秘关于区块链研究进度向投资者答疑。
然而,奥马电器的运气非常不好,向互金领域转型的初期就遇到国家金融防风险,去杠杆的严打期。这个时期,大量的P2P金融企业连续倒闭,跑路,市场十分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奥马电器也难以独善其身,旗下多个金服公司出现亏损,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钱包小贷,亏损超过5000万,期间奥马电器向钱包小贷增资1.5亿,用于补充流动性。
经过这么折腾奥马电器元气大伤,2017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滑为-8.33亿,去年同期则为6.53亿。很明显,奥马电器已经无力继续为金融生态输血。特别是2017年下半年之后,证监会全面收紧上市公司金融项目的融资和重组并购。
无奈之下,前奥马系的人马,将金融生态中部分资产打包,开始走上1CO之路,其对资金的饥渴程度可见一般。此时,专为“不良资产”打包上市的FCoin正在搞币改,两者一拍即合。
QOS的下跌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老王总结了三点主要原因:一是持仓成本不均匀,二是投资情绪低迷,三是交易所流动性匮乏。
从筹码的结构来看,如果大部分人的持仓成本都差不多,没有获利盘,是不可能一开盘就出现大规模砸盘的。从投资者维权群和FCoin官方的公告来看,QOS的募资方式为,主承销商---二级私募机构---大户---散户。每一级的筹码取得成本都不一样,越靠链条的后端成本越高。最离奇的情况是有投资者向老王反映,其私募的成本竟然达到1ETH:14800QOS。所以,即便按照0.000005ETH开盘,实际已经有人出现大幅盈利的情况。这时,有获利盘就会出现抛压,获利盘的比例越大抛压就会越大。
在经历FT、FI、FCANDY、GU一轮又一轮的肆虐之后,投资者已经对F系的币种彻底失去了信心。有人将F系的币种整合成一个全景图,全景图显示,F系币种基本都呈现单边下跌的走势。所以,QOS通过FCoin平台公募的部分被投资者大量弃购,最终公募部分筹集到的资金只有预期的65%,可以看出很多人选择了用脚投票。
这与早期很多F系的项目一币难求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观察QOS开盘的表现,可以发现很多问题。GU流通盘是20亿,QOS只有GU的一半,GU开盘上涨100%,QOS开盘上涨10%,GU的封单是2.6亿,QOS只有1800万。涨幅小的封单更少,后市空间有限。
QOS上FCoin的时间推迟了两天,因为当时FCoin的情况十分糟糕,24h交易量只有5亿。大环境的流动性十分低迷,根本无法为单个币种做多提供太多子弹。简单地说就是,能加入接盘的韭菜已经不多了。这里我们以8月5日的开盘价0.000055ETH计算,按照新币首发或者首发开板30%-50%的换手率计算,可以判断接盘所需的资金为9000万--1.5亿元,这要占到FCoin总成交量的18%--30%。很明显,以FCoin当时的情况,根本无法提供这个交易深度。
最后,QOS作为专业的交易型选手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的。8月5日,在首发涨停后的第二天,QOS惯性冲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单笔在100万以上的不计成本抛出的主动性卖单,盘口上已经频频出现败像。我们通常定义成交超过买一五档以上的差价的卖单为主动性卖单,而当时的情况至少是20档以上,不懂卖的基本都凉凉了。
(来源: 火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