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30日电(郑莹莹)“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深入地进入社会领域的阶段。”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林达华说。
30日,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SEA-Hi! 论坛第26期在沪举行,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更是一次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探索。
林达华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很多行业正在被颠覆。比如,测绘,以前工作人员拿着一些很专业的仪器进行测绘,未来可能会变成操作无人机绕整个城市飞一圈,就能够实时、高清晰地测绘出一个城市甚至更大范围的区域。
2024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上海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倾力打造从“0”到“100”的科创链条。以创新策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十年启新再出发,上海如何刻画城市科创基因?本期论坛聚焦于上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规划与科创空间、科创企业与科创人才、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等话题,邀请了张江集团原专职董事、张江产业工程院首席顾问张爱平,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分院副院长(挂职)、上海市上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二所所长黄轶伦,西井科技副总裁孙驰,璞跃中国创新业务副总裁李璐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林达华。
在黄轶伦看来,今年最火的、最具颠覆性的科技是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
他表示,随着OpenAI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从原来的高科技园区回归到城市,科技回归都市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创新区可以说是存量时代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条全新路径。
上海也在不断尝试自己的创新区发展。“杨浦滨江、(闵行)大零号湾、徐汇滨江、(黄浦)中央科创区,都是我们认为科创回归都市的非常好的典范。”他说。
他还强调了包容性,“可以包容各个阶段的企业进来,比如,在前滩太古里可以买到LV,也可以吃到牛肉拉面,这样的区域才能有创新。”
人工智能会不会把人替代掉?孙驰表示,AI并不是以替代人为目的,而是赋能人,让人做更有价值、更优的工作。他还指出,AI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路径,这个路径很简单,就是从AI的节点开始,在每个节点上把数字化做好,然后再延伸做它的数智化,“必须有业务,有相应的需求,才能把AI进一步发展好。”
有真正的人才,加科技助力,才能推动区域发展。“群‘星’璀璨,才有了张江几大产业的发展。”张爱平说。这里的“星”指的就是优秀的科学家。
他表示,张江的发展有很多的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张江高浓度、高质量的人才。
李璐则从另一个维度谈论了科技发展,他表示,城市空间规划的时候,需要空间载体,也需要孵化器、加速器这样的生态运营型要素进驻,不同的创新主体跟要素之间形成链接和强关联,从而在各个阶段突破瓶颈、加速创新。(完)